顯示具有 注音符號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注音符號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注音符號隨手記 ㄡ ㄛ (單雙母音的差別)

ㄡ和ㄛ的分別,
最近弟弟在寫注音時,常常會問我,這個字是ㄡ還是ㄛ?
所以我試著在這裡整理一下如何區分。
首先,須先知道這兩個注音的發音差別,

其中,只有ㄧㄨㄩㄚㄛㄜㄝ是單母音,
ㄞㄟㄠㄡ則是複韻母。
所以ㄛ -- 發音 ㄛ
        ㄡ -- 發音 ㄛㄨ(收ㄨ,嘴巴要縮)
舉例
       歐(ㄡ)洲(ㄓㄡ)-- 這兩個字唸完,都會有縮口的動作(收ㄨ)
       火(ㄏㄨㄛˇ)鍋(ㄍㄨㄛ)-- 這兩個字都是ㄛ,沒有縮口。

所以,在發音時,要記得ㄡ要縮口,才不會厚(ㄏㄡˋ)此薄(ㄅㄛˊ)彼。

另外,從結合韻的組合表中,因為介音(ㄧㄨㄩ)沒有和所有的韻母都有組合(只有22個)。所以有些結合韻是沒有存在的。若是從這個角度出發,可以看到沒有ㄨㄡ的結合韻,只有ㄨㄛ的結合韻。所以,如我、火、朵...這類發音有介音ㄨ的,都只會是ㄨㄛ。

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phonics: I can read

       我開始接觸英文是在升國中的那年暑假,
從ABC開始學起,並沒有參加過所謂的兒童美語班。
所以我的英文算是中規中矩,課本教的要考試的都會,可是一般的應用性(生活,聽和說...),就是一般般....
        所以當我有了小孩,開始接觸繪本,甚至英文繪本時,我一直有個疑惑,小孩子怎麼可能會看得懂英文繪本?我以前都是先背單字,才知道這個詞彙,難道我要教我的小孩背單字?可是就算是背了幾個單字,我們背單字的速度,一定也比不上繪本內出現單字的數量啊!
        在陪伴兩姐弟的過程中,我先接觸到了"phonics"及"sight word"。“sight word" 的部分,我用自製的教具卡片,將"sight word" 做成桌遊卡和小朋友玩 。在遊戲的刺激下,小孩子的"sight word"認知,進步很快。可是我發現在英文繪本的閱讀上,還是有一段落差。而這個落差會讓小孩子心生抗拒....
        同時間因為弟弟想要先學會ㄅㄆㄇ,所以我就製作了ㄅㄆㄇ字卡和弟弟玩,再帶入拼音的觀念。再引導到繪本的過程,我想起來姊姊之前也是先唸出發音,再逐字的串起整句話的音出來。(在句子的解讀上,並不是每個字詞都了解它的意思,可是整句話的意思可以懂7~8成)。
        phonics 的部分,原本還在想要如何帶入,有一次和嫂嫂在聊天時,她覺得phonics很注重發音,與其用字卡玩或看,“聽”也很重要。他借給我他們家中的"preschool prep series"整套DVD, 其中他將phonics 分成三卷  letter sound, diagraph, blends。在陪小孩子一起看的過程,我也跟著學習,不過因為我有kk音標的基礎,所以基本上我可以相互轉換,相輔相成。也因為瞭解了phonics 的方法,帶著弟弟一起用類似拼注音的方式拼出英文字,經過這樣的訓練,弟弟可以自己讀完phonics 小書 (biscuit series, 滿推薦這一套書,難易簡單,是入門phonics 閱讀的一套好書)。
        這時,我突然有個認知,讀注音繪本相對小孩子而言較英文繪本來得簡單。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,當他念出這個字詞或者句子的時候,其實他大腦裡儲存的“資料庫”已經找到對應的認知,所以他可以將文字轉換成圖像,了解文字的內容。可是若是以phoics 閱讀英文繪本時,有時,即使念出了這個單字的正確發音,他還是沒有“資料庫”在大腦中做連結。而當,大部分的字詞都無法理解時,閱讀就會有了認知的障礙。
       所以學習國語時,因為日常生活,對話,都在幫助他們建立“資料庫”。所以即使有些字詞無法理解,還是可以用有了解的部分串起大略的故事。可是若是在英文的閱讀,如何在我們的環境中幫助他們建立龐大的“資料庫”,就相對更重要了。
       目前還在嘗試用一些方法,將英文融入生活中,增加他們“資料庫”的豐富度。以後有一些成效或是感想,再來和大家分享。
     

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

注音符號隨手記ㄦㄜ

弟弟已經能認得ㄅㄆㄇ,閱讀起來沒有問題。
不過有時候,有一些小觀念還是會混淆他。
有一天,他問我,ㄦ和ㄜ怎麼分?
我當下最先想到的就是ㄦ有捲舌,ㄜ沒有捲舌
可是我發現這個對他而言,有一些抽象,沒有那麼容易理解。
以我現在的認知,我會將我以前背的注音帶入。
所以我很清楚,哪些字要捲舌,哪些字不用捲舌。
對弟弟而言,他的國語,其實是以「聽我們說」為主。
若是我們沒有特別強調,他自己也沒有特別留意,其實是會混淆的。
不過,姊姊有另外帶入一個觀念,他們老師有說過,
ㄦ都是自己一家,不會跟別人組合注音。所以若是有搭配聲母的注音,都會是ㄜ。
再來,就剩下單音ㄜ及ㄦ的分別了。
這個部分,似乎還是要以「記憶(背)」輔助。
如:ㄦˊ  而,兒,....
        ㄦˇ  耳,爾,餌,洱,....
        ㄦˋ  二,貳,....
        ㄜˊ  俄,額,鵝,蛾,訛,....
        ㄜˇ  惡,噁,....
        ㄜˋ  顎,惡,餓,厄,鱷,....
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注音符號筆記 進階

從下面聲母及韻母的表格,可以看出注音符號的發音系統性。
研究過後,我才發現原來注音符號也是可以統整歸納的 (非正統學,通常只會應用,並不了解原理)。
所以其實可以記清幾個規律或特例,讓小朋友直接應用。我發現姊姊的老師在教學時,也會帶入這些“必須熟讀”的特例。
我從中釐清了一些觀念,可是也因為他的分類又更進階了,所以我將這一部份另分一篇文章整理記錄。

國語聲母表


國語韻母表


1. 韻母共分四大類:
    (1) 單韻母「ㄧㄨㄩㄚㄛㄜㄝ」:從發音開始到結束(不論時間長短),舌頭的位置及嘴型都不會改變。
    (2) 複韻母「ㄞㄟㄠㄡ」:從發音開始到結束(不論時間長短),舌頭的位置及嘴型有改變。又分為「收ㄧ」及「收ㄨ」,ㄞ (ㄚㄧ),ㄟ(ㄝㄧ),ㄠ(ㄚㄨ),ㄡ(ㄛㄨ)。
    (3) 聲隨韻母「ㄢㄣㄤㄥ」:韻母後頭附隨著一個聲母。又分為「收ㄋ(n)」及「收ㄫ(ŋ)」。ㄢ(ㄚㄋ),ㄣ(ㄜㄋ),ㄤ(ㄚㄫ),ㄥ(ㄜㄫ)。
    (4) 捲舌韻母 「ㄦ」。
2. 四呼
   (1) 開口呼:凡是注音不包含「ㄧㄨㄩ」即是。發音時,嘴形張開。
   (2) 齊齒呼:凡是注音內包含「ㄧ」的都是。(介音或是主要元音都是)
   (3) 合口呼:凡是注音內包含「ㄨ」的都是。(介音或是主要元音都是)
   (4) 撮口呼:凡是注音內包含「ㄩ」的都是。(介音或是主要元音都是)
3. 結合韻
   韻母可以分為三類
   (1) 單韻母:只有主要元音一個部分,即單韻母「ㄚㄛㄜㄝㄧㄨㄩ」
   (2) 二合複元音:是由「ㄧㄨㄩ」跟單韻母結合。
        二合複元音又可以分為兩種,
        (a) 下降複元音:「ㄞㄟㄠㄡ」,單韻母在「ㄧㄨㄩ」之前。
        (b) 上升複元音:「ㄧㄚ, ㄧㄛ,ㄧㄝ,ㄨㄚ,ㄨㄛ,ㄩㄝ」,單韻母在「ㄧㄨㄩ」之後。
   (3) 包括三個部分,介音/主要元音/韻尾。其中也分為兩種,
        (a)三合複元音:以介音「ㄧㄨㄩ」跟複韻母拼合(也可以說是由三個單韻母拼合)。如「ㄧㄡ(ㄧㄛㄨ), ㄨㄟ(ㄨㄝㄧ)...」
       (b)介音跟聲隨韻母拼合,如「ㄧㄢ(ㄧㄚㄋ),ㄨㄤ(ㄨㄚ ㄫ)...」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注音符號學習筆記

離小時候學注音的時期實在是太遙遠了,
為了要教弟弟注音符號,重新學習了一次(真的是教學相長...),我將自己的心得簡單整理一下
1. 注音符號分成三大類:聲母,介音,韻母
    以前我們在學注音的時候,並沒有特別強調“介音”。所以在讀三個注音的字時,常常會覺得注音念出來的字,和實際的念法不相同。有些字的注音其實算是“背”起來的。
    姊姊小學前,有時候和她玩注音的時候,感觸最深刻。怎麼有些字,注音的念法和實際的字會有差距。
    後來才發現,現在的注音教法不一樣了,也更有系統。聲母是爸爸,韻母是小孩,介音是媽媽。有遇到介音+韻母的字不能分開念(不可以把媽媽和小孩分開)。原因是因為有些韻母遇到介音時需要轉音,有一些規則。可是對於我們非正科班的使用者,若是真的釐清這些觀念有些困難,所以可以將介音+韻母的組合,當成新的注音直接念出媽媽+小孩的念法,而不是分開媽媽和小孩來念。
在介音+韻母的組合表中,可以看出並不是每一種組合都有,有一些組合其實是不存在的。如果拼出來的音沒有國字存在就不列入,所以目前共有22個結合韻母。
2. ㄥ有發庚韻及東韻
    ㄥ有兩種發音,一種發庚韻(ㄜ),一種發東韻(ㄛ),只有在ㄨㄥ、ㄩㄥ時發東韻,其餘和聲符拼讀時都發庚韻(註一:參考羅秋昭老師:國小國語教學快訊)。
    若是直接將介音+韻母的22個組合加入注音符號練習,可以直接區分ㄧㄥ 和 ㄨㄥ/ㄩㄥ的發音是不一樣的。
3. ㄣ 及ㄥ的口型及發音
    ㄣ發音時,口型較小,舌頭抵上齒背。[ən]為ㄜ[ə]與ㄋ[n]的合成音,收ㄋ[n]聲、前鼻音。
    ㄥ 發音時,口型張大。[əŋ]為ㄜ[ə][ŋ]的合成音,收[ŋ]聲。
4. 拼音條例
    (1) 韻母(包含結合韻)可以單獨注音。
    (2) 聲母中只有ㄓㄔㄕㄖㄗㄘㄙ可以單獨注音,其他聲母不得單獨用來注音。
    (3) ㄈ只能搭配ㄚ及ㄨ,ㄈ開頭的注音只有兩倍高,沒有三倍高(不能搭配結合韻)。
    (4) ㄅㄆㄇㄈ可與ㄛ相拼,除了「麼」字以外,「ㄅㄆㄇㄈ」不拚ㄜ也不拚ㄨㄛ。

  註二:國音學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篡。


注音符號進階筆記
注音符號隨手記ㄦㄜ
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ㄅㄆㄇ注音學習-弟弟篇

有一天幼稚園中班的弟弟突然跟我說,
弟:「媽媽,我想學ㄅㄆㄇ,你可以教我嗎?」
我:「怎麼突然想學呢?」
弟:「我們班的某A會,某B也會,我也想要學。」
我想了想,回覆他:「現在的ㄅㄆㄇ教法跟媽媽以前學的不一樣了,我要想想看。」
其實我心裡滿猶豫地,一來我怕我用老式的教法會給他錯誤的觀念,二來我也怕他之後會覺得太容易,以後上課都會不專心。可是另一方面,我也想到有一個育兒觀念的說法是,當小孩主動想要學習的時候,就是最好的時機點。
幾番考量下,我還是決定要自己教他ㄅㄆㄇ,畢竟他現在有自己的動機,也可以自己帶著他一起學習。
首先,先上網了解現在ㄅㄆㄇ的內容,(可以參考注音符號學習筆記
另外,就是製作教具(可以參考DIY注音桌遊卡牌)。
我去購買撲克牌和電腦列印貼紙,先將注音符號排版編輯好,列印在貼紙上,再和小朋友一起粘貼到撲克牌上。
之後,每次有空的時候,就會教他一組,例如「ㄅㄆㄇㄈ」「ㄉㄊㄋㄌ」「ㄍㄎㄏ」....
當天教完了以後,就會和他玩ㄅㄆㄇ撲克牌教具的遊戲。(炸彈牌,接龍...)
一開始的時候,相對簡單,越教越多時,弟弟開始會搞混,所以每次都要用教具和他玩一些遊戲,以增加他的熟悉度。等他幾乎都熟悉了以後,拿一本幼兒繪本給他試讀(字很少),他大部分的注音符號都認得,只是有些形體相像的注音,會需要一些時間去思考一下,當他唸完第一句話,甚至第一本書時,他自己的成就感與喜悅是不可言語的。

有了卡牌的搭配,我發現弟弟在學習的過程中,比姊姊更快熟習,而且過程也比較有趣。

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

ㄅㄆㄇ注音學習

姊姊的幼兒園在大班下學期安排注音先修班。
我們就順著學校的安排,讓姊姊接觸ㄅㄆㄇ。
後來聽姊姊從學校帶回來的訊息,才發現現在的注音教學和以前我們小時候學得不太一樣。
當時,我幫姊姊印了一張ㄅㄆㄇ注音表,搭配上我們在網路上找到她自己喜歡的Elsa 圖樣,就成了她的ㄅㄆㄇ對照表。
另外,老師有提到將家裡的物品貼上注音,幫助小朋友熟悉。(的確有幫助,熟習注音符號,也練習發音)
可是最終的大躍進,是在升小一的暑假時,我讓姊姊自己挑了一本她喜歡的繪本,鼓勵她拿著Elsa對照表自己閱讀。
一開始的時候,姊姊看了幾句話,就沒有耐心了,幾乎每一個注音符號都要拿起對照表尋找。
而當她沒了耐心,我也不強迫,就讓她做其他想做的事,隔一兩天在鼓勵她拿出來讀。慢慢的查表的頻率降低了,讀字的時間變快了。
姊姊自己讀的第一本繪本(花婆婆),大約花了2 個星期的時間。
大約讀到第三本繪本時,就幾乎不需要對照表了。
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小學,因為幾乎都認得注音符號了,再來熟習寫法和筆順,也比較容易。
而注音讀得好,在其他學科的學習及評量上,對於課文內容或是題目的了解,也有幫助。

這一部分是姊姊當初上小學學習ㄅㄆㄇ的過程!

先有自信,才有樂趣。有了樂趣,就會主動。

ㄅㄆㄇ注音學習-弟弟篇
注音符號筆記
注音符號筆記 進階
注音符號隨手記ㄦㄜ

[字音字形]東西 注音

依據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」中,東西兩字的字詞解釋,東西的注音有兩種, 1. ㄉㄨㄥ ㄒㄧ     (1)從東方到西方, 如「東西橫貫公路」     (2)東方與西方,如「東西文化交流」 2. ㄉㄨㄥ ㄒㄧ˙     (1)物品,如「買東西」     (2)譏罵人的話,如「你...